中国配资论坛 新民艺评丨罗怀臻:壮志未酬悼朱俭_沪剧_上海_传播者
朱俭遽然长辞,生命终于50之龄中国配资论坛,古人谓“知天命之年”,今人称“犹在盛年”,呜呼,真是令人叹息,教人惋惜!
朱俭称我“老师”,我称他“兄弟”,我们相识已有20年。今天是传统“头七”,我参加了他的追悼会,送走了他抛下的肉身。回到家中,思忖着给他写篇悼文,电脑悠然开启,我恍然意识到电脑网络连接着的乃是一个无边无界、无所不达的全息世界。在这个全息的空间里,我仿佛看见那个永远英气勃勃的朱俭数字化了的图灵,正与我深情对视,我坚信他能够接收到我发送给他的信息,我不由地在心底轻唤一声“兄弟,你听我说——”:
“你有一颗赤子心”
是的,你不懂言语含蓄,不会对人设防,胸中毫无城府,内心一览无余。你总是那么单纯、热情、轻信,总是那么沉迷幻想,甚至有时觉着你怎么那么幼稚。你待人接物就像一泓碧水,清澈见底,毫无杂质。你拒绝长大,拒绝成熟,拒绝世故,50岁寿终仍是少年。我平时很少陪你喝茶喝酒吃饭聊天,但是我关注你,愿意倾听你,拿你当朋友。你有时兴致来了一天联系我十余次,或者一次给我留数十条语音,我都不曾厌烦过你,我知道那是朱俭的性格——兴来则来,兴去则去,全无铺垫。有时我听完你语气急切的留言,还在斟酌着该怎么回复你时,你却已呵呵一笑以寥寥数语告知我,先前的那个念头放弃了。我一边哭笑不得着,一边仍觉得你可爱,我不会追几句话过去嗔怪你,也只会呵呵一笑。你敬我如师长,我待你如兄弟、亲兄弟。
展开剩余80%“你是沪剧的好角儿”
是的,你有角儿的气派,也喜欢角儿的做派。你有唱戏做戏的天赋异禀,身材、扮相、嗓音、气质,各个方面均属一流。沪剧以小生花旦西装旗袍戏见长,每一代沪剧小生都有各自的舞台风采。你师父的师父王盘声和你的师父孙徐春便是各有各的小生风范,王盘声擅演清装戏、民国戏,塑造的大都属于沪上清雅俊逸的旧式文人;孙徐春擅演现代戏,舞台上他把大都市成熟男人的大方得体、文雅精致表现得风流倜傥、光彩照人;而你朱俭身为新一代沪剧小生,则无论演清装戏、民国戏还是现代戏,都有一种当下上海年轻人的自由开放和新潮时尚。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是说一代更比一代强,而是一代人有一代人契合时代审美风尚征服一代沪剧观众的魅力。从王盘声老先生到孙徐春大先生再到你朱俭小先生,不只是生理年龄的代际感,更是演员气质与风华的迭代感。你的舞台形象传承了你师爷王盘声的清气,兼容了你师父孙徐春的文气,别有着一份独属于你的帅气。你演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沪剧保留剧目,创排过一批优秀新编剧目,你跟我说两本原创大戏《胭脂盒》与《邓世昌》是你平生最爱。《胭脂盒》是我与学生陈力宇为你和王丽君度身编剧,《邓世昌》是我另一位学生蒋东敏为你和茅善玉精心编创,坦白说,我也认为《胭脂盒》与《邓世昌》是你沪剧创作和表演的代表作,标志着你塑造人物和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凭这两部原创戏,你便当得起承上启下沪剧新一代当家小生的荣衔,当得起与江南诸地方戏曲剧种当家小生旗鼓相当的一方“好角儿”,一代“名角儿”。
“你是沪语的传播者”
是的,在现代化、都市化、国际化进程中,方言正在失去它的存在基础。建立在方言基础上的地方戏曲声腔与剧种表演特色,乃是地域文化保护传承的生态标本。你在大约10年前就成立了旨在传播沪语文化的“朱俭文化艺术工作室”,义务传播沪语方言与上海城市文化,你说传播沪语并非简单地教人学说几句上海话,而是希望透过方言传播上海风俗、上海文明以及上海人的交际方式、上海人的精神气质,上海文化不只是一种“腔调”或“做派”,而是一种现代生活品质和都市文明风尚。我对你的追求极为认可,我也认为沪语的传播不仅仅是方言的传播,在方言传播的基础上它还有着更加丰富的载体。如方言特色的文学创作,像张爱玲、王安忆、金宇澄们的小说,包括不绝如缕、方兴未艾的方言影视剧,像潘虹、王汝刚拍摄的电影《股风》,王家卫摄制的电视剧《繁花》,沪剧、上海评弹、上海滑稽戏、上海方言话剧等舞台艺术演出形式。当然更为传神的是历代典型的上海人人格精神风标与海派风范的传神传播者,像京剧演员周信芳、昆剧演员俞振飞、电影演员赵丹等,像篮球运动员姚明、跨栏运动员刘翔、足球运动员范志毅等,像丁是娥、马莉莉、茅善玉和你师父孙徐春等沪剧一众名角儿们,他们或她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虽来自各行各业,但都不用开口便能传递出上海的精、气、神来。兄弟,你创造了众多沪剧角色,你让邓世昌、十二少都染上了上海人的气质,你本身就是上海地域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你有许多未竟之志”
是的,未竟之志。作为沪剧的好角儿名角儿,作为沪语的虔诚传播者,作为杰出的不可多得的沪剧小生演员,我知道你心里藏着许多遗憾。2019年你入选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优秀青年演员研修班,你以优异成绩结业并获得中国文联基金会一笔创作资金资助,你兴奋地告诉我你想用这笔资金做一场特殊的演出,你说为什么沪剧小生只能演清朝和民国人物,你想演屈原、李白、苏轼、陆游,哪怕每位诗人只演一个片段甚至只演唱一首诗词,你就是想拓展一下沪剧小生的表演疆界。很快你便又作了调整,选取了李叔同、鲁迅、徐志摩等现代文人形象,我记不清陪你讨论过多少回多少种方案,甚至记不清后来你到底做成了这件事情没有。再有一年,你跟我说《胭脂盒》要复排了,我说那就好,《胭脂盒》虽然起了一堂莫名其妙的官司,但是官司很快便打赢了,对演出应该没有任何影响,我期待它重返舞台。可是,《胭脂盒》至今也没见到重演。我翻看了手机信息记录,近5年来朱俭兄弟与我的交流越来越稀少,随着你年岁渐长,我觉得你台上台下的激情在一点一点耗散。几个月前的一次邂逅,我告诉你梅花奖演员的申报年龄有可能放宽,你呵呵一笑,竟未置可否。听到你突发脑溢血有可能醒不过来的传闻,我一边默默祈祷你化险为夷,重返舞台,一边思考着我们是否应该多为你做些什么——多来一次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倾听?多排一次自主创作与复排剧目的计划?然而,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人已长辞,再难弥补。
朱俭,兄弟,我们都理解你,认可你,深深地爱着你,长长久久地怀念你。我知道你会认真看我写给你的话,会连着看几遍,我知道你在乎也相信我对你一如既往的深情厚谊。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相约在平行空间,煮一壶茶,对座畅谈,我不催你,你慢慢说……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罗怀臻中国配资论坛
发布于:上海市顺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全国十大正规配资 百万中签股民嗨了!千亿市值新股暴涨,破纪录
- 下一篇:没有了